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退役車站的最後身影





回台中的這兩年,斷斷續續聽見台中的鐵路要高架化的訊息,一開始還不以為意,沒有意識到舊有的車站在高架化之後就不再使用了。台中高架化的路線共經五站: 北起豐原、潭子、太原、臺中、大慶,除了臺中站因為自日治時期開始保有長久的歷史記憶將保留下來以外,其他四站都很有可能面臨拆除的命運。所以這個月我一 有時間就跑去拍一下跟我自己比較有記憶連結的兩個車站:臺中站和太原站。


( 版頭女孩:Eiffie )



太原車站



太原車站其實只是個很簡易的車站,購票與進月台都必須先走上二樓,而且最常被抱怨的是沒有電梯可以服務行動不便或是提行李箱的旅客。被鐵路隔開的兩側方別是南京東路與東光路,與人相約要先講清楚在哪一側等候,不然騎車開車的人就必須回頭下太原路地下道才行了。


但我之所以喜歡太原站,除了是離我家最近的車站,要搭高鐵可以從這坐到新烏日比較方便外,其實是喜歡它在午後時光的景致。雖然站體本身僅是水泥與鐵皮所構成,但陳舊的感覺在午後的光影非常地迷人。


下午不是通勤的熱門時段,旅客人數稀稀疏疏的,在此候車卻顯得非常地悠閒。


除了太原站,其實大慶站似乎也是長這個樣子,我對太原站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個長長的樓梯。提行李上下樓梯的話真的有點累就是了。


候車的旅客們。


從站內看太原車站站體。




列車進站,在畫面右方就是之後列車要行駛上去的高架鐵路。平面的鐵路之後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太原站的售票口,小小的一個窗口,在使用的最後幾天旁邊的自動售票機已經都遷到新站去了。去拍照的時候,站務人員說如果只是要拍照,沒有要搭車的話可以不必購票直接進站即可,對於拍照留念是採取非常開放的態度。


如果覺得這幾張的色調跟前幾張不一樣的話,是因為這幾張照片是用底片相機拍的。


月台上的行人、畫在牆面上的人、自長梯映下的人影交錯。


這些畫面,以後要進到比較現代感的車站建築才有了。






台中車站







從來沒有買過月台票這種東西,自小看戲劇節目演的印象是,都是為親人送行的時候才會買月台票,這次為了進站拍照我買了,但在今天這張老車站的月台票格外的有紀念價值。


台中車站跟太原車站有很大的不同,進站之後就是第一月台,穿越月台及通往後站的話是走站內的地下道,台中站是大站,旅客的運輸量也龐大許多。第一次自己搭 車是高中的時候參加社團活動,在台北工作回台中的時候偶爾也會搭火車(平常是搭客運比較便宜些),更不提當兵收假的時候都是在這裡臭著臉搭車的....


我在老台中車站運作的最後一天(2016.10.15)來拍照留念,這天進站拍照的旅客非常多。在車站認識了特地從台北趕回來跟老車站見最後一面的 Eiffie。


Eiffie 是彰化人,但就讀高中的時候的時候非常常來台中遊玩,她在台中車站留下的回憶也是說不完的。









Eiffie 喜歡拍照,在鏡頭前面一點都不會怕生,對於突然有了位 model 一起拍照,我也是非常意想不到但也很開心的。


在車站常常有種可以看盡人生百態的感覺。



有人疾走,有人佇足。


更可以明顯感受得到城市的運行與流動。






車站是旅客往來的集散地,顯得繁忙是應該的,但在這裡每個人都只是過客,大家都有各自要前往的目的地。這一點即使換到了新式車站也不會改變。


但也許只是對於空間的一種眷戀吧,尤其在那麼多人的成長過程中,許多重要的時刻可能都在這裡發生,離家、返鄉、當兵、送行,對我來說開始跟家鄉的車站有了 連結,至少也是十餘載的事情,但在台中車站百年歷史裡面,更不知道有多少人的回憶跟著這裡南輸北送,不斷地遠走,又歸來。這裡是與台中有深厚淵源與感情的 人們,承載著比手中行李更多更重的一座記憶憑依處。


短暫的相遇也會劃下句點。謝謝妳 Eiffie,這是個既愉快也感傷的一天。


對我來說,車站始終還是要有人才有味道。過了鐵路移轉高架那一夜,原有的台中車站也仍是前站旅客通往新站的必經之路,只是畢竟不復從前。

人還是要跟著時代往前走的,對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